楚天都市報訊 圖為:假收藏品附帶的假證書 記者胡預防癌症食物九思攝
  本報記者揭明景觀設計玥 滿達
  76歲的老母親4年花費30萬元,購買百餘件假收藏品,去世後家中的推銷電話仍響個不同看著母親遺留下的各類收藏品,家屬們既氣憤又心痛。昨外接式硬碟日,此事經本報報道後(詳見本報昨日A05版),新浪、網易、新華網等網站紛紛轉載,數十名讀者打進本報熱線電話,有的投訴自己曾經被騙的經歷,有的希望記者能幫忙勸說陷入收藏品泥沼的父母……
  這些退休老人為何對購買收藏品如此痴迷,不惜花掉一輩子的積蓄,甚至與兒女反募欽叨源私威剛隨身碟辛說韃欏�
  ●後悔不已
  70房屋二胎萬買來百餘件假藏品
  萬元金幣竟是一盒廢鐵
  家住武昌閱馬場的林婆婆,昨日第一個打進本報熱線。71歲的她退休前是一名國企職工,痴迷購買收藏品3年多,共計花去70多萬元,購進一百多件收藏品,一年前才幡然醒悟。
  “我不希望有第二個人像我這樣,為了一堆不值錢的藏品,不僅花光積蓄,還因此弄得與兒女失和,可能到去世的那一天,我都無法原諒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。”昨日,林婆婆說起這些,聲音有些哽咽並透著無奈。因擔心勾起家人的不愉快,林婆婆接受記者採訪時,特地挑選了自家附近的公園,而不敢獃在家中。
  林婆婆回憶,2009年起,一些自稱所謂的收藏公司、收藏協會等機構向她電話推銷“收藏品”,她購買了金幣、字畫、玉璽、連體鈔、紅色書籍等各種“收藏品”。
  3年來,她先是花自己和老伴多年來的積蓄,以及每月4000多元的退休工資。後來發現資金不夠,便開始以生病買藥、檢查身體、買保健品等各種理由,向3個子女伸手要錢,甚至還向一些親戚借錢,前後共花了70多萬元購買所謂的收藏品,至今仍有部分債務沒有還清。如今,這百餘件假藏品被她鎖在柜子里,生怕被兒女們看到,又帶來煩惱。
  家住漢口京漢大道60歲的張爹爹打來電話,痛陳電話推銷藏品背後暗藏陷阱。去年8月,他花1萬多元購買了一套“紀念金幣”。對方稱“金幣含金量高達99.9%,收藏幾年後,價值可翻數十倍。”本以為撿到寶,後來經他人提醒,張爹爹拿著金幣到相關檢測機構去鑒定,才發現自己花巨資購買的金幣,其實是普通鐵幣刷了一層金粉,相當於一盒廢鐵。
  ●現身說法
  聲稱回購騙老人繼續購買
  想收回投資導致越陷越深
  這些老年人為何對電話推銷的“收藏品”深信不疑林婆婆解釋說,她這輩子受了不少苦,總盼望著自己百年之後,能為子女、為子孫後代留下一些值錢的東西,讓他們過得幸福。
  她之所以願意不斷花巨資購買如此多的收藏品,一方面是因為對方都自稱是諸如“中國收藏協會”、“上海造幣廠”等權威機構的相關負責人,郵寄過來的藏品包裝十分精美,附帶各項鑒定證書和公證書,從外表上看不出任何破綻。“收藏品”推銷人員過年過節還經常打電話慰問,平時也會與老人聊天溝通感情。
  “更重要的是,購買收藏品就像賭博一樣,容易越陷越深。”林婆婆說,花幾個月工資買回一件藏品,總盼望著能升值,或者被回收,至少不會虧本,這些假的收藏品公司便抓住這個弱點,不停以拍賣、展覽等形式索要手續費和押金,少則數百元,多則上萬元,宣稱能讓這些收藏品實現增值,或者繼續推銷更容易增值的藏品。她心裡越急著想回本,越急著想升值,就會不停往裡面再投資,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。
  林婆婆說,自從她按要求繳納了10多次押金或手續費,卻發現對方承諾的回收和拍賣等,都是不了了之,她才突然醒悟,發覺自己受了騙。
  昨日,記者採訪10多名被騙的老年人發現,他們均和林婆婆有同樣的想法,本想購買點收藏品給子孫後代留下一筆財富,在陷入這個泥潭後,總希望能把之前的損失追一點回來。被騙的老年人有不少共同點:多是從高校、醫院、國企等單位退休、經濟條件相對較好;其獲取信息方式均是通過電話或網絡,購買實行貨到付款;收藏品類最多的是金幣、銀條、紀念幣、玉璽、郵票和“名畫”,據記者瞭解,因為這些假藏品可批量流水製作,且成本較低。
  ●兒女無奈
  老人執迷不悟買“藏品”
  經常爭執家人關係失和
  面對老人們對收藏品的痴迷,兒女們更是頭疼不已、無可奈何。
  昨日,打進本報熱線的讀者中,他們很多人都是因勸說父母無果,家人關係變得不和,打來電話向記者求助,希望記者能請專家為父母們上堂課,讓深陷泥潭的老人們能醒悟,不要再執迷不悟。
  “為了買收藏品這事,我都和老父親撕破臉了。”昨日,家住硚口天順園的劉先生說。劉先生介紹,父親今年82歲,一個人獨自居住在武昌南湖。兩年前,父親神秘兮兮地對他說,自己收藏了非常有價值的金幣和銀幣。劉先生一看這些金幣都是假的,便勸說父親不要上當。哪知父親非但不聽,而且變本加厲,購買行為越來越瘋狂。
  “我們口水都講幹了,他就是信騙子,不信我們。他甚至說我眼裡全是壞人。”劉先生說,自己有時多說幾句,父親還會生氣,父子倆因此撕破了臉。去年5月,父親因病住院,劉先生都是自己親自到醫院窗口繳費,不敢把現金給父親。“怕他拿了錢就買各種紀念幣。”
  兩年來,父親為了買收藏品,不僅花光了積蓄,還向親戚借錢。劉先生說,他有個叔叔在四川,有次父親打電話給叔叔,謊稱自己生病了,借了1萬元治病。劉先生得知後心裡很不是滋味。“這樣一來,叔叔怪我們子女不孝順,不給父親花錢治病。”無奈之下,劉先生只得向叔叔道出實情:“別人騙他買這買那,他就來騙你。”
  劉先生說,父親已經不相信他,怎麼勸父親都不會回頭。為此,他們一家人傷透了腦筋。
  和劉先生一樣,林婆婆的兩個兒子也因她痴迷收藏品這件事,也不再和她像從前那麼親密。
  ●警方提醒
  當心假收藏 看好養老錢
  假收藏品讓不少老人上當受騙,去年12月25日,央視《焦點訪談》對此類電信詐騙進行了大起底。去年,上海警方搗毀了11個利用假藏品行騙的電信詐騙窩點,其中一個只有十幾個人的“小公司”,僅開業4個月的時間,就有750萬元進賬,全國上當受騙的人,高達上千人。有很大一部分被害人都是被騙了好幾次,甚至十多次,被騙的金額也從幾千元錢到幾萬元錢,甚至到十幾萬。
  警方披露了此類電信詐騙運作方式:部分人負責各種渠道竊取公民個人信息;部分人負責購貨渠道,購進一些假收藏品,並且“以假亂真”,為其包裝,“配備”公證書等;“銷售人員”每天按照事先編好的“話術”撥打竊取到的電話號碼,以網絡電話的方式向客戶推銷產品。讓客戶交納一定數額的會員費、金卡費等費用,並謊稱可以給客戶由中國收藏家協會名義舉辦拍賣會,使其購買的“收藏品”成倍增值,誘騙客戶再繼續大量購買“收藏品”。
  辦案人員說,這種犯罪成本低,欺騙性乾而且非常容易複製。從信息買賣到制售假貨已經形成一條非法產業鏈。另外,警方也提醒,收藏是個專業活,得慎之又慎,買藏品隨隨便便就能致富的說法並不譜,千萬不要輕信。
  假藏品詐騙伎倆大起底
  1.通過網絡等多種方式竊取公民個人信息;
  2.編造誘騙客戶購買假收藏品的銷售語言;
  3.按照事先編造好的銷售語言通過電話、短信等形式向客戶推銷假收藏品;
  4.向客戶索要一定數額的會員費、金卡費;
  5.謊稱可以給客戶舉辦拍賣會,使其藏品增值,誘騙客戶繼續大量購買。
  (原標題:本想給子孫留點財富 哪知泥潭越陷越深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vyrc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